九·一八事变后,辽、吉、黑三省很快沦陷,日本侵略军还不断侵犯热河。1932年1月24日,日本侵略军窜入热河省阜新县梨树营子村(今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华乡),杀死村民24人,烧毁房屋三十多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梨树营子惨案”。面对日本侵略军的血腥暴行,阜新人民义愤填膺,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拿起武器,杀敌报国。
1933年2月5日晚上,大年三十,寒风凛冽,雪花飘飘。一支抗日义勇军小分队顶风冒雪,从阜新县悄悄来到彰武县绕阳河畔的柳条沟村(今属彰武县双庙乡),准备炸毁打虎山—通辽铁路线上的绕阳河铁路大桥。
这支义勇军小分队是由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五路军司令贾秉彝率领的。贾秉彝是辽东海城(今海城市)牛庄人,原是东北军下级军官,九一八事变后,在阜新、北镇、黑山县交界一带聚众起义,自称讨倭救国义勇军。后被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任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五路军司令,带领两千多名义勇军官兵,在阜新地区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加紧准备大规模侵略热河省。贾秉彝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炸毁绕阳河铁路大桥,以阻止日军的进攻。贾秉彝事先委派柳条沟村的寇本珍和雷家窝堡萧汉卿等人对大桥的情况进行了侦察。摸清情况后,决定于农历年三十晚上炸桥。农历大年三十晚上,贾司令亲自率领18名义勇军战士,用6匹马驮着炸药,来到柳条沟村寇本珍家。
晚7点,由寇本珍的弟弟寇本让带队从柳条沟出发,到绕阳河铁路大桥安装炸药。夜里11点,一声巨响,大地颤动,在冲天的火光中,大桥被炸毁。
大桥被炸毁后,日本警备列车即临现场调查。据伪彰武县参事官报告中称:“南方第二桥脚上部装置约40罗之黄色炸药爆破,其铁片飞散在六百米附近。”日伪当局哀叹:“此爆炸事件于打通线事故中号称最大。”
绕阳河铁路大桥被炸后,铁路受阻月余不能通车,从而破坏了日军侵略热河的计划,打击了日军的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