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彰武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水利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全县有中小型水库28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6座,水库总库容801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390万立方米。这些水库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为边设计、边施工、边运行的“三边”工程,普遍存在工程老化、设施不配套、权责不清晰、运行维护薄弱、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2021年,在全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中,彰武县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按照水利部和辽宁省水利厅的相关精神和要求,紧紧对标国家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创新模式,实现管理专业化、运维规范化,全县小型水库工程效益明显提升,确保小型水库安全运行。
实行“以大带小”管理,形成专业化管理模式
彰武县政府制定《彰武县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由彰武县水利局为购买服务主体,统一对全县小型水库实行专业化管理,制定购买服务实施方案,筹措资金,选择承接主体,签订服务合同;提供相关技术资料;监督承接主体合同完成情况。
彰武县水利局统筹管理,把全县小型水库综合考虑运、管、用结合及历史沿革等因素,采取“以大带小”管理模式对小型水库进行专业化管理。以彰武县水投集团为主,逐步整合县内中小型水库等水利资源,重点围绕水利灌溉、水产养殖、休闲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维护、资产管护、生态保护的目标。
为压实各级各单位责任,将全县26座小型水库管护责任主体分别落实到相关乡镇,由乡镇推荐当地具有责任心的管护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负责水库日常巡查值守、防汛、安全宣传等工作。
解决"没人管、没钱管、管不好"的难题
按照水利部、水利厅关于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与安全度汛等要求,在市水利局和专家组的指导下,今年以来,组织乡镇对全县26座小型水库开展2轮排查,对排查发理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逐座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台账。截至目前,排查小型水库52座次,发现问题10个,正在按计划实施整改。
创新破解工作“难题”。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争取省级资金,对全县26座小型水库进行测绘,确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明晰工程的产权、管理权和使用权,此项工作计划在11月底前完成。
完善制度、管理和考核,实行规范化运行
建立改革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结果纳入对乡镇的2021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确保改革稳步实施。县财政、水利等部门对改革工作较好的乡镇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对改革推进不力的乡镇,要减少项目资金安排,并予以通报。
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一库一档”管理,完善安全责任、应急管理、蓄放水管理、维修养护等运管制度。加强演练培训。明确乡镇政府负责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应急处置、防汛减灾、抢险队伍组织等,逐库落实大坝安全管理和安全度汛两个“三个责任人”,在水库醒目处设立公示牌公示,同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县水利局将以此次创建样板县为契机,持续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盘活全县小型水库资源,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综合效益,达到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的目的。
(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