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的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抗美援朝序幕。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第一仗。在这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彰武铁路机务段的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积极参与,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抖落历史的封尘,重新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为赢得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铁路工人。
1950年10月,彰武机务段接到锦州铁路局的电报命令,要求做好入朝参战的紧急动员工作,选拔优秀的机车乘务人员、检修人员和勤务人员准备待命出征。机务段领导接到电报后,连夜召开党支部会议,传达电报命令,布置动员工作。第二天就召开了职工大会,向全体职工传达路局的电报命令。机务段工会和团支部利用黑板报、大字报和编演小节目等形式向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并在全段范围内开展“自愿参加抗美援朝”签名活动,请战书、决心书像雪片一样纷纷递到领导同志手中。有的共产党员写了血书,表示一定要听从党的召唤,时刻准备好,只要组织一声令下,就直赴前线。
当时全段有16名党员、33名团员,全部报了名。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段有90%以上的职工报了名。经过党支部会议审查批准,全段选66名政治可靠、技术熟练的职工赴朝。其中有机车乘务人员52人、检修人员4人、勤务人员4人、其他人员6人。其中党员12人、团员15人,最小的19岁,最大的39岁。全段还挑选了一台质量最好的机车(N51344号),经工人们精心检修再检修,保养再保养,随同工人们一道入朝参战。
1950年12月,赴朝的勇士们就要出征了。这一天,机务段的领导组织全段的干部、职工和家属到车站站台上,隆重举行欢送首批赴朝人员出征仪式。赴朝员工们一致表示,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要同朝鲜人民一道,早日打败美帝国主义。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彰武机务段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为支援前线作战开展了“满载、超轴、500公里”运动。全段23个班组283名职工全部参加这项运动,人人都订立爱国公约,提合理化建议,创造了一些先进的工作方法和调车方法,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在竞赛中,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工人阶级的硬骨头精神,积极工作,不计时间,不讲报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因此,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彰武机务段在运输任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圆满完成了运输及检修任务。全段职工在三年中(1951年、1952年、1953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623条,被采纳256条,推广了165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设备效率。全段三年共开出超轴列车796列,总超轴12316吨。500公里机车完成48台,占总运用数的78.7%,使机车比计划日车437.7公里提高了9.1%,达到了471.4公里。
在业余时间里,职工们还参加各种劳动,承包各种工程,将劳动所得和工程费用全部上缴作为捐献,有的职工将自己的部分工资和奖金也拿来捐献,给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全段职工共捐献1.1亿元(原人民币),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前线作战。
此外,针对大多数职工提出申请上前线的情况,机务段组织了抗美援朝预备队,建立了预备队员花名册,做好了随时上前线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工作。由锦州铁路局抗美援朝委员会为预备队员配发抗美援朝预备队队员勋章。后来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赴朝人员,都是从预备队队员中选出的。
1954年,彰武机务段接到张勇男、王福财、田庆儒三位同志牺牲的消息,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各车间、班组和个人都送了挽联,支部书记王福田致悼词,职工和家属代表发了言,表示沉痛悼念烈士,决心向烈士学习,继承烈士遗志,以更大的革命干劲搞好生产工作。会后,党支部、工会和职工及家属更加精心地照顾烈士家属,家属委员会和段工会将他们的全部生活用品和生活安排都包了下来,使烈士家属们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得到了安慰。
赴朝职工归国之前,彰武机务段根据锦州铁路局的指示,对干部和职工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次热烈欢迎赴朝职工归来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赴朝职工归来的这一天,彰武机务段500多名职工提前到车站列队迎接,敲锣打鼓放鞭炮,家属们扭起了东北大秧歌,在车站站台上举行了欢迎仪式。医务部门的医生们为归来的职工检查身体,治疗疾病。机务段为赴朝归来职工放了一个月的长假,并多次邀请他们出席各种座谈会、报告会、联欢会,请他们介绍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战斗的英雄事迹和战时抢修抢运的经验。援朝职工上班后,党组织将他们分别送入学习班和疗养院进行学习和疗养。学习、疗养结束后,重新安排了满意的工作岗位。这些援朝的勇士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以“抗美援朝精神”为动力,继续为祖国的生产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