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25年的彰武县阿尔镇阿尔乡村村医梁春荣,用一颗赤诚之心在大漠深处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大漠村医”。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深知农民得场大病,一个家庭会因此致贫,如遇上天灾人祸,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他为自己定下规矩——“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就自己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行医多年,他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陈旧近乎发黄的旧欠条600多张、账簿厚厚的6本,无偿为患者提供药品累计金额5、6万元,为患者直接减少诊疗费20余万元,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他总说:“账簿都二十多年了,有的都不在人世了,有的是实在还不上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有能力还就还,没有能力就算了。”
阿尔乡村民秦玉梅患脑出血和风湿性心脏病4年多,长期在家卧床,家境特别困难,梁春荣几乎每天都要上门给她看病输液,吃药、打针分文不取。村民宋翠荣的丈夫得了癌症,所有打针、吃药的钱梁春荣都没要,当时又赶上宋翠荣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学费没有着落,梁春荣掏钱供了她女儿三年。村民李德海患脑血栓10余年,2013年又做了直肠癌手术,他的哥哥李德明20岁的时候,因为一次事故造成腰下肢瘫痪,卧床35年,于2013病故。他的母亲患食道癌于2014年去世。一家三口打针、吃药的费用都记在了梁春荣的账簿里,就连去医院的路费、手术费都是梁春荣垫的。村民王孝军的母亲患病,经梁春荣诊断后,需转县医院诊治。当王孝军说没钱诊治时,梁春荣二话没说,告诉妻子给王孝军1000 元,去县医院检查。四合城乡老窝堡村村民徐国山的母亲病重,家里十分困难,梁春荣诊疗后为其留下了一个月的药,并对徐国山说,用没了再去诊室取,这一治就是四年,老人的病情稳定了,可近3万多元的医药费,梁春荣从来都没提过。类似这样的事,自开诊室以来,至少有上百次。
年过半百的梁春荣,先后当过教师、企业文员、供销社职工。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对各种治病的药方很感兴趣。结婚后,受岳父的影响,他逐渐萌生了改行从医的决心。1991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和妻子一同踏上了求学之路,到中医学校系统学习。半路出家的他,对知识有一种极度的渴望和追求,凭着一股韧劲儿和钻劲儿,用短短两年时间硬是“啃”完了医疗基础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93年,梁春荣和妻子创办了阿尔乡村卫生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医之路。每天,到他的小诊所里看病的患者不少于30人次,而他每天还要抽出时间到患者家中出诊10来次。一次,梁春荣去内蒙后新营子给一位老太太看病,冻得梁春荣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很快康复了,过了一个平安年。可是,老太太还不知道,梁春荣骑着摩托车在沙漠里行走了两个多小时,由于天冷,路又难走,摩托车总熄火,梁春荣用脚踹离合,把腿划破好几处,裤腿里的血都冻上了。还有一年冬季,外面下着雪,内蒙告尔嘎郎一患者家属接梁春荣去看病,在回来的路上由于雪天路滑,半路翻车了,梁春荣从面包车里爬出来,怕妻子惦记,回到家一声都没吭。行医23个春秋,救治患者无数,只要有需要医治的患者,他总是有求必应。家家户户没有他不熟悉的,同样,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顽皮孩童,村民们也没有一个不认识梁春荣的。
彰武县阿尔乡镇地处辽蒙边界科尔沁沙地南缘,面积147平方公里,境内皆为几万年来形成的近百米厚度的风积沙,植被覆盖率达54%,多种林、草、花、木生长于斯,形成一个天然的医药宝库。村医梁春荣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经不同植物落叶浸润、根系滋养的沙土含有不同的药性,对一些骨病、皮肤病乃至脏器调理有不同功效,于是他大胆尝试、刻苦钻研、精心配方,筛制出医疗不同疾病的药沙,硅砂作为医疗保健的载体,以硅砂配合中药外用治病,创造了独特的砂沙疗法,并精心制成方便施用的颗粒、药膏、药贴。极大地解除了附近辽蒙人民的病痛,声名远播至辽、吉、黑、河北等地,到阿尔乡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提病躯而至,携康体而归。其中“老梁沙足浴颗粒”“老梁沙鞋垫”作为彰武沙健康产业的主打产品,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适用于脚气、脚痒、脚臭、脚凉、脚裂、脚干、脚烂、脚热等20余种脚病。目前,“老梁沙足浴”“老梁沙鞋垫”均已注册日用品商标,用于日常养生效果极佳。这种创新的沙中药填补了中药用硅砂治病、保健、养生的空白。2000年6月,在全国特效医药大会上,梁春荣被聘为全国肝病专家攻关协作组成员;2000 年12 月,梁春荣出席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大会,“用焦氏祛毒散治肝炎”获中医药科技成果奖;2004 年12 月,主治风湿的“痹痛黑膏药”获全国特效医药成果一等奖;主治乳腺病的“乳块散结黑膏药贴”、主治气喘的“止咳平喘黑膏药贴”等7项中医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为全国各地患者解除了疾病之苦。
医者大爱。梁春荣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阜新市优秀共产党员”“阜新市道德模范”“阜新好人·最美人物”“辽宁好人·最美人物”等殊荣。(张海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