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人物活动命名的村屯
以事件命名
四堡子镇大公主屯,辽燕翎公主行经该处,住宿一天,得名“大姑娘屯”、大公主屯,现因聚落增多分为西大公主屯和东大公主屯。兴隆堡镇保德城,因1931年九一八战争,此处未遭兵匪袭扰而得名。兴隆堡镇二郎山,清咸丰年形成村落,原来住户姓杨,后“宁”、“戴”二姓相继迁入,命名 “宁戴窝堡”。“宁”、“戴”二姓与杨家不和睦,以“后来两只狼,专门来咬羊”之意,取名“二狼山”,后经调停,更名为二郎山,现分为东二郎山和二郎山。阿尔乡镇八大股子,原来是一片王荒,光绪年招垦来了杨、陈、于、张、庞等八户圈地开垦,各不相让,词讼不断,人称“八狼洞子”,后经调停,将土地均分为八股,八家各占一股,改名八大股子。平安镇石佛沟,最早蓝姓迁入立地窝堡,名“蓝家窝堡”。后崔姓迁入,崔家的长工老宋是向佛之人。老宋发现西沟里有残缺不全的三尊石佛,便出家修行,募集资金,将石佛运到衙门街,修建了石佛殿,“蓝家窝堡”改名石佛沟。满堂红镇公台子,因为官的武姓居民取土筑台设靶习射,称“弓台子”,演变成现名。丰田乡老道窝堡,原来是沈阳皇寺的庙产,住持道人葛月潭的弟子姓滕,人称滕老道。滕老道尊师重道,很受师傅喜爱,葛月潭还俗的时候,将土地赠予滕老道,因此得名。东南段、正南段、西南段、段家段、张家段等,以土地清丈形成的地段命名。
以商贾字号命名:随着人口和聚落的增长,手工业作坊和商旅店铺应运而生,连最初歇脚的地方都成了村落:刘半道、王半道,以商铺字号和名称命名的村屯雨后春笋般涌现:韩家店、孔家窑、烧锅、碱锅、油坊、塘坊、席房、柳罐斗(柳编盛水用具)、王包铺、赵豆腐坊、于家粉坊、福聚昌、庆丰永、万宝成、恒泰兴。
以对故乡的怀念命名:怀仁(由本溪桓仁县迁来)、凤凰城(由丹东凤凰城迁来),前福兴地(由阜新福兴地迁来)、板凳营子(由山西省板凳营子迁来)、罗家(由新民罗家甸子迁来)。
以期望命名:兴隆山、朱兴隆沟、关兴隆沟、太平沟、太平山、太平河、太平庄、太平梁、吉顺、平安地、乐园。
6、有前缀的村屯
随着局势安定,休养生息,人口繁衍和迁入,聚落增多,原来的村屯附近派生出更多的村屯。聪明的彰武人在原村名的基础上,按照方位、形成聚落早晚,在这些村屯前加上前缀(东南西北、前后上下、腰、大小、新老),为新增聚落命名。如前小杜家,东大一间房,上窝堡、下窝堡、前窝堡、后窝堡、腰窝堡(前腰窝堡、后腰窝堡)、南窝堡、北窝堡、东窝堡、西窝堡、东北窝堡、西大窝堡、新窝堡、老窝堡。
7、蒙语地名和蒙汉混搭的地名
(一个句号一个村屯,所在乡镇标在后面)
哈尔套:蒙语“哈日套力改”,黑色的山头,黑头山。疙瘩苏窝堡:蒙语,胳肢窝,因苇塘河流经本村形状得名,蒙汉混搭。敖汉窝堡:蒙语,老大,老大的窝堡,称敖汉窝堡,蒙汉混搭。沙力沟:蒙语“稀拉皋”,黄色的沟。(哈尔套镇)
章古台:蒙语“章古台”,意为有苍耳。“章古塔拉”意为绿草茂盛的甸子。乌拉满汉:蒙语,有色坨子。伊林台:蒙语,90,蒙古族习惯以数字取人名,此为以人名村。(章古台镇)
浩力保:蒙语,连接,村北山山相连。业喇嘛土:蒙语“伊拉麻”,桑树,因村坐落于桑树岗上得名。岔山稿:蒙语“茶利桑稿”,山枣树,以西山坡和沟内的山枣树命名。白音花:蒙语,富饶之地。疙瘩苏:蒙语,胳肢窝,因道路在本村转弯形状得名。地里哈达:长马鬃草的石砬子,附近有马鬃山得名。(苇子沟镇)
赏屯:蒙语“商都拉”,赶快,因这里是养息牧场放马的地方,比放牛的速度要快得名,清顺治年形成聚落,1908年人口已超过500。(二道河子蒙古族乡)
忙海林子:蒙语“忙汗乃里”,意为沙坨营子,演变至现名。哈拉忙海:蒙语“哈日忙汗”,意为黑色坨子,演变至现名。(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
大五喇叭:蒙语“五拉布日”,意为不红不紫的颜色,因附近山的颜色取名五拉布日山,演变为五喇叭山,村名随之,蒙汉混搭的地名。固力本花:蒙语 “固日本”意为三个,蒙语“花”意为坨子,因附近有三个坨包得名。大林台:蒙语“七十岁”,清道光年形成村落“大林台窝堡”,蒙古族以年龄称人名,这是以人名命名村名。合不土:蒙语“合不特”,趴趴,意思是牲畜休息的地方。(五峰镇)
二土:蒙语“敖图儿”,放牧点。那都来:蒙语“阿都来”,牧马之地。(两家子镇)
他立盖:平坦。(双庙镇)
申金花:蒙语“僧亿花”, 长满小根蒜(薤白)的坨子。哈哈居:蒙语,呛了。拉哈拉:蒙语,关口,屏障。哈尔阁:蒙语“哈日俄日阁”,黑色大陡坡。(平安镇)
哈巴沁:蒙语,狭窄。大板:蒙语“土尔日代”,迷路,转向,以沙坨子多,容易迷路命名。程沟:蒙语“冲胡鲁”,周围都是泥塘。闹德海:蒙语“敖套壕”,白沙湾。(满堂红镇)
胡萝卜井子:蒙语“好劳伯力景”,连绵不断,以丘陵岗地多命名,蒙汉混搭。他力盖:蒙语,平坦。(四堡子镇)
嘎海湾子:蒙语“嘎海”,有野猪的地方,又因地处柳河湾,蒙汉混搭成现名。(丰田乡)
侯贝营子:蒙语“霍贝热”,旋风沙积的坨包。白音歹:富裕的老白家。沙力土:蒙语,山。那力:蒙语“阿林”,北边,后边。皋皋:蒙语“皋勒”、“郭勒”,河,因村处小河边得名。哈大冷:蒙语“哈拉大冷”,黑色的坨子。谢林台:蒙语“谢林塔拉”,黄花甸子。(冯家镇)
大德阁:蒙语“德阁”,象钩子一样,以附近钩状的山命名。哈拉嘎土:居民王天良的蒙古名字,意为结实。(大德乡)
大冷:“达楞”,长土岗,较矮的山梁或山岗。吐力土:蒙语“础鲁吐”,有石头的地方。行行(hang):蒙语,连接、尾部,因与大冷土岭相连得名。套力干土:蒙语 “套日干吐”,白家用绢帛写成的家谱。侯头满汗:蒙语“浩特忙海”,像城一样的沙坨子。沙个土:很多草。中窑:蒙语“仲”,意为砖,砖窑,蒙汉混搭的地名的名称。盘山楼:蒙语“排础鲁”,有石碑的地方。(大冷镇)
大沙力土:蒙语“萨日吐拉”,山。(前福兴地镇)
布墩花:蒙语,大坨子。阿莫:蒙语“阿莫耳”,马鞍,以村边山形得名。牤牛海:蒙语“毛敖海”,狗,蒙古族有以动物为男孩取名的习俗,以人名为村名。吐鲁花:有石头的坨子。吐力土:蒙语有石头的地方。(兴隆堡镇)
前道木:蒙语“千德木”,宝石、珍宝。(兴隆山镇)
新秋:新来的人住的地方,新建立的屯子。白音皋:蒙语,富裕的沟、物产丰富的沟。博音花:有福气的坨子或幸福的地方。敖户起:一是蒙语“敖物利己”,意为吉祥;二是蒙古王爷饲养猎狗的地方,蒙语 “敖户起”。千德木:蒙语“前德门”,珍宝、宝石。敖龙皋:蒙语,多沟之地。那什挠:蒙语“那申”,长岁,以人名那申挠定村名。苏宝地:蒙语“苏不敦宝力格”,出过珍珠的水泉子。太平台:蒙语“太本台”,意为五十,以人名为地名。(后新秋镇)
衙门沟:蒙语“押穆”,意为守护皇帝或者王爷陵园的人,街是汉语名,守陵人住的沟,蒙汉混搭的地名的名称。扎兰营子:扎兰住的地方。扎兰,也叫扎兰章京、参领,清代蒙古地区旗以下管理苏木的官员,一般四至六个苏木设一扎兰。哈巴气:蒙语,狭窄。(大四家子镇)
那木斯莱:佛名,汉语称黄财神(四大天王之一)。那古山:蒙语“那古”读音“阿贵”,山上有喇嘛念经修行的洞。马连侵:蒙语“麻拉勤”,牧民、放牧者。浩力保:蒙语,连接。古力板花:蒙语“固日本花”,三个大而长的土包。(四合城镇)
阿尔乡:蒙语“阿日善”,温泉、神水。好保起:蒙语柳罐斗。苏力土:蒙语“础鲁吐”,有石头的坨子。白音花:蒙语,富饶的坨子。(阿尔乡镇)
8、几个时间节点
除了历史延续的地名之外,还有几个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地名有变化。
1948年彰武解放前后,废除了一些地名,如老爷窝堡改为“二老”、公爷窝堡改为“公发”、光腚窝堡改为“广正”、刘团长窝堡改为“团结”、叽嘎窝棚改为“吉岗子”;新命地名如红石、丰产、丰田、前进、七邻(大德乡,农民会第七邻,下同)、八邻、新生、夕明。
1958~1966年前后,命名一批新地名,如红星、新发、东风、宏丰、建华、镶红旗(原地名镶白旗)、胜利(1958年命名)、满堂红(1958年由胜利改为满堂红)、跃进(现四堡子镇席坊)、星火、新兴隆、红旗沟、东方红(现巨龙湖)、先锋、新立、朝阳、红山等。
地名文化是宝贵的财富。地名是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综合体现的产物。每一个地名表现的意义都有所侧重,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的历史,它对于了解和诠释历史文化现象,掌握和研究文化民情风俗,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来源:《彰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