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彰武县满堂红镇北部有一条幽深的大峡谷,两岸悬崖绝壁、怪石峥嵘、犬牙交错、巍巍欲坠。峡谷中急流澎湃、涛如雷鸣。狂涛涌入河水,穿谷过涧,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两岸峭壁的石隙中长满了山里红、山榆子和不知名的杂树山花。山里红果实累累,山榆叶殷红如血,掩映着陡峭的山路。大峡谷北,是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连绵起伏的沙丘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闪光,一簇簇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翠绿黄柳点缀其间,构成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这里,就是被誉为“塞北小三峡”的柳河峡谷。
柳河,是辽河中下游右侧的多泥沙河流,素有“小黄河”之称。辽、金、元代时称羊肠河,清代名杨柽木河、杨(阳)什穆河、养息牧河(蒙语虎尔几河),清代光绪初年柳河改道,在今彰武县彰武镇北杨家附近形成一条新河道,称新开河,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始通称柳河。柳河故道上游淤塞,下游仍畅通,现今称作养息牧河。柳河干流闹德海以上有3条主要支流,都在内蒙古通辽市。南支流扣河子河(古称库昆河,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也称北大河),上游河段多黄土丘陵,源出奈曼旗双山子山东坡朝阳沟。在张家洼子村北2公里纳入养息牧河,流长122公里,流域面积2413平方公里,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与内蒙古库伦旗界河,系柳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北支流养畜牧河北接科尔沁沙地,南为沙化漫岗,常年有地下径流补给,源出库伦旗打鹿山,在上乌兰好收村西2.5公里入扣河子河,流长105公里,流域面积853平方公里,合流后水势增大,始称柳河。中支流乌根稿河,源出库伦旗西畜山东北坡,在老虎洞村东北纳入库伦河,在乌根稿村东北2公里入养息牧河,全长56.6公里,流域面积365.7平方公里。
柳河流经内蒙古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与辽宁省阜新、彰武两地,在彰武县两家子乡长坨子村入新民县,于新民县王家窝堡村进辽河,东西与养息牧河、绕阳河水系为邻,总流域面积5725平方公里,全长297公里。闹德海——大板——彰武河段河宽400米~1000米,最宽处彰武县大冷镇木头营子村附近约2000米,大板桥以上狭谷段长约4公里,宽60米~100米。柳河流经阜新、彰武两地的福兴地、哈达户稍、旧庙、平安地、八家子、四堡子、满堂红、大冷、丰田、前福兴地、双庙、五峰、城郊、两家子、西六家子等16个乡镇、一百多个村,阜新市境内河长194公里,是阜新市最长的河流。阜新市境内流域面积共1895平方公里,占全地区面积的18.3%。柳河中下游有大郑、高新、沈山铁路和3条主要公路,一条石油管道,彰武、新民两座县城及辽宁省中部平原商品粮基地。
柳河在阜新市境内有大清沟、小清沟、阿哈来河、福兴地河、蛤蟆屯河、金家河、盘山楼河7条主要支流。除阿哈来河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外,其余6条河的干流均在彰武县。小清沟在大清沟之南,源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潮海乡老爷庙村东,往南过莲花土村3公里进入辽宁省彰武县,流入柳河。沟长18.1公里(彰武境内长7.2公里),两岸地形、植被条件类似大清沟。小清沟水库面积16.17平方公里,水库宛如镶嵌在沙海里的一颗明珠。盘山楼河发源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潮海乡的三家窑沙丘洼地,经3公里越县(旗)边界进入彰武县大冷镇,河长26公里(彰武县境内长23公里),控制面积91.78平方公里。河床宽阔,河水清澈,水草茂盛。两岸绿树葱茏,有挺拔的白杨,婀娜的垂柳,也有春天结满桑葚的桑树,挂满榆钱的榆树,风光旖旎。
从大冷镇盘山楼河畔的盘山楼屯出发,走过绿树掩映的朱家围子,越过蛙鼓聒噪的蛤蟆屯,穿过农舍星罗棋布的三家子,就会看见远方有几座金灿灿的沙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十分壮观,好像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绕过沙丘,再走二里多路,原本荒凉的田野、起伏的沙丘不见了,脚下是一条宽阔的河谷,水雾蒸腾,芳草萋萋,稻田平整,树木葱翠,一条白亮亮的大河从北向南奔流不息。河畔小村庄飘起几缕袅袅炊烟,草地上偶尔飞过一群水鸟,嘎嘎地叫着,消失在迷茫的天空。那情景,如诗如画。
然而,如果赶上柳河发大水,那情景真是触目惊心!柳河涛声轰鸣,似草原上万马奔腾。昔日茂盛的水草不见了,河岸一片淤泥。有的大树被洪水冲倒,一些小树则被连根拔起,甚至被冲走,河旁洼地里的庄稼全淹没在泥水里。河水浑浊、波涛翻滚,咆哮着奔向远方。
为什么柳河泥沙滚滚呢?据老辈人讲,很早很早以前,柳河里有两条泥鳅,潜心修炼,经常做一些好事,所以那时的柳河河水清澈、水流平稳,两岸草茂林丰,牛羊成群。泥鳅修炼得道后,主宰柳河的一切。有一年,泥鳅正在打坐,忽然看见河对岸沙尘滚滚,旌旗飘舞,一队人马向河边奔来,为首的身披金甲,头戴金盔,威风凛凛,好像皇上模样。泥鳅灵机一动,感到这是向皇上讨封的机会,于是就拦住这队人马的去路。原来真是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他刚好在宁远被明朝大将袁崇焕打败,退兵至此,心里正烦呢,忽然看见两条大黑泥鳅点头哈腰地站在路上讨封,很不高兴,便顺口骂了一句:“滚!”两条泥鳅还真以为这是皇上赏的封号,便点头叩谢钻进河里。打那以后,这柳河河身每到雨季就滚来滚去,河道改来改去,河水也变得浑浊,夹泥带沙,两岸良田不知被冲毁多少。据说这都是受了“皇封”的缘故。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辽西丰富的资源,保护柳河下游的铁路、公路不被水淹沙埋,在柳河上游修了闹德海水库。闹德海水库位于今彰武县北部满堂红镇,长约4公里的柳河峡谷,在内蒙古库伦旗与辽宁省彰武县之间,呈西北东南向狭长形,故有“一坝连两省区”之称。因为水库东有闹德海村,所以名叫“闹德海水库”。“闹德海”,是蒙古语“敖套海”的转音,意思是肘弯形河流,因为柳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由东西流向改为南北流向。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051 平方公里,占柳河总流域面积的59%。坝址以上河长155公里,坝址以下至彰武镇河长约60公里,沿河有公路相通,是一座以防洪滞沙为主的综合利用大型水库。1936年3月,伪满洲国交通部特设彰武治水工程处进行勘测;1938年由伪满交通部彰武土木工程处组织施工,命名“闹得海堰堤”,由伪满交通部大臣阮振铎书铜匾,迄今嵌于坝基之上。水库大坝为直线式钢筋混凝土重力坝,于1942年10月竣工。设计库容1.68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总投资195万元(伪满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