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年来,彰武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草原综合体”的定位要求,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工程,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人工种草等综合措施修复治理,初步实现了“一年出绿,二年满绿,三年见效益”的目标,作为草原生态示范区核心区的大德镇利用德力格尔景区、欧李山观景平台、千年古枫等旅游景点累计接待域外游客达到了20万人次。在这一成绩取得的过程中请问大德是如何看待营商环境的?
班久旭:营商环境包括了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德镇始终坚信优化营商环境与全镇其他各项事业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营商环境的优化会为其他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众所周知,大德镇在草原生态恢复建设方面,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站在新时代新作为的高度,站在为彰武谋未来的高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构筑彰武绿色生态屏障,向绿色生态要“发展红利”,让人民分享“绿色福利”。
主持人:大德镇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营商环境的优化给全镇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班久旭: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镇长为双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专人负责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镇纪委成立督查小组,负责全镇营商环境整治督导检查工作。各村设立便民服务联络点,配齐便民服务代办联络员,提高群众办事效率。
二是注重企业服务。党政领导班子包保项目和企业,对已经实施建设的项目以及正在进行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现场查看、调研,了解所面临的各类营商环境问题,并针对不同疑难问题给予帮办服务,提振发展信心。提供跟踪式、保姆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推动项目落地投产,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投资者认可,积极推进意向企业在我镇落地生根,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三是保障基层民生。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驿站建设,镇便民大厅窗口服务设施配备齐全,驻厅工作人员做到热情服务。大厅设有综合受理窗口、民政、计生等窗口, 2021年全年为百姓办件200余件,群众满意率100%。在工作推进中,大德镇结合实际,以草原工程建设为中心,村庄绿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随着部分致富产业的强势入驻,群众平均收入得到了明显增加,也让更多的百姓看到了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全面叫响了大德营商环境品牌。
主持人:听了您讲这么多,我感受到大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大德.那么今年我们大德镇对如何做好营商环境下步主要打算是什么?
班久旭:一是调整状态促实干,推动作风转变。面对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工程,县委刘书记在科级干部培训开班式讲话中系统的阐述我们个别领导干部所产生的问题,针对市委提出的“六个一”工作法与县委提出的“十个一”的工作要求,我们大德要进一步做好传承和拓展。要转变角色,在全镇干部队伍中强化服务意识,当好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二是解放思想促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当前的大德正吸引着更多的域外游客纷至沓来。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德的镇村两级干部甚至是群众百姓都深刻的认识到,人人都是对外形象,处处都是营商环境。我们要着眼于小问题小投诉,确保旅游市场健康有序运营,维护大德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依托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集体参与、公司经营、群众自愿”原则,结合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打出“草原+乡村+景区”的组合拳,打造“红色+生态+休闲”的旅游体系,形成旅游发展同生态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乡村旅游和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三是提高效率促效能,突出实际效果。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力争使企业主“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严守承诺,镇党委、政府对企业承诺的事项一定兑现,绝不搞不公平对待或地方保护,确保在我镇投资的企业受到公平待遇,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以草原建设为依托,以乡村生态旅游为结合点,按“农户自营、村领办、镇领办”三重叠加模式,支持群众发展产业,实施乡村旅游、养殖、种植、电商等产业项目,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