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日报 探索创新工作模式 多元联动高效解纷

  人民法庭作为国家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和“基层土壤”,是国家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排头兵。法庭虽小,但事关基层治理;案件不大,却事关基层稳定。近年来,彰武县人民法院哈尔套中心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构建多元化解纷体系,扎实推进纠纷源头治理,司法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解锁基层社会治理的“和谐密码”。 


  构建分层递进解纷体系打造源头化解纠纷“服务圈”


  “你们辛苦了,我很满意这个调解结果。”务工过程中摔倒受伤的小秋(化名)接到法官和特邀调解员驱车20多公里送来的赔偿款后激动地说。一起本要进入诉讼阶段的案件,经过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多番耐心细致调解,最终得到彻底解决。这是哈尔套中心法庭构建分层递进解纷体系以来的又一个成功案例。推进纠纷源头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延伸,是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哈尔套中心法庭在纠纷源头治理工作上积极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法庭指导、各类调解组织协同、全民参与”的多元化解纷体系,推进纠纷源头治理工作不断深化。在具体工作中,该法庭联合基层组织,通过发挥村委会和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力争将一些简单的纠纷化解在源头,实现小事不出村的目标,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扩大和激化。利用联动解纷,解决复杂纠纷,法庭在“老哥调解团队”的基础上,又邀请金融、保险、医疗等各领域 


  40 余名专家,对纠纷中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进行解答化解,通过建立最大解纷 “朋友圈”,形成最强解纷合力。发挥调解员作用,提升纠纷化解质量,邀请具有丰富社会阅历和调解技巧的特邀调解员与法官共同进行调解,为当事人提供更权威、更专业的解纷服务。多元协同、分层递进的联动解纷模式形成了家门口的解纷“服务圈”,今年前三季度,法庭源头解纷186件,诉讼收案量下降40%,万人成诉率仅为28 件/万人,实现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消于萌芽、止于未讼,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 


  打造全流程解纷机制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哈尔套中心法庭下辖6个乡镇、45个行政村,人口8.2万人。根据辖区特点,法庭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在构建分层递进的联动解纷模式基础上,打造全流程调解机制,不断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近日,一场关于土地经营权的纠纷调解在哈尔套中心法庭展开。李某与蔡某为同村村民,两人因8亩耕地的经营权陷入纷争。年初,李某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与村委会签下为期一年的8亩耕地租赁合同,但这8亩耕地被蔡某全部抢种。后李某诉至法院,要求蔡某赔偿损失万余元。哈尔套中心法庭收案后,首先立足分层递进解纷体系,积极与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委会沟通,快速掌握案情,听取双方当事人和基层组织的意见。随后法官持续深入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心声,换位思考,以理服人,用清晰的法律条文和严谨的逻辑分析,让当事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次次走访当事人、组织调解、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法官以情感人,从同村情谊、乡村和谐的角度,唤起双方当事人相互帮扶的温暖经历,最终让双方放下成见,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蔡某赔偿李某损失共计3800元,争议土地今年由蔡某经营收获。“因农村承包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土地纠纷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妥善化解土地纠纷是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手段。”哈尔套中心法庭庭长范洪说。面对该类型的纠纷,法庭积极与辖区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联动,多维疏导、多措并举,利用贯穿全流程的调解机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彻底化解纠纷为努力目标,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对案件进行全程调解,做到时刻了解当事人的真实诉求,把握一切时机,引导当事双方换位思考、理性解纷,努力让案件审理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2024年前三季度,通过全流程调解,法庭诉前调解成功率达83%、诉讼调解率达到71%,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打造出纠纷源头治理新“枫”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