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晗


  曾经有人告诉我,教育,就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得很好。从教近两年时间,我做了一年半班主任。这一年半里,我经历了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渐渐领悟了这句话的意思。“教育”这两个字,比我想象中更复杂,要有更大责任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们找到自己?教育从没有唯一解,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是找到属于每个孩子的最优解。

  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就是带着爱心走向学生。班级表现一直很好的小马同学,最近一直溜号,甚至连走路都心不在焉。放学之后我把她留下来,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家里有不愉快的事,还是和同学有矛盾了?孩子以为我是要批评她,眼泪刷地流下来,和我说了许多。因为父母离异,她不知道该和谁在一起,甚至对我说:“老师,我很想站在马路中间,这样我就什么都不用想了”,我心疼地抱住孩子,一直安慰她,送她出了校门,又和孩子的母亲聊了很多。第二天,孩子早早来到学校,对我说:“老师,我把咱们班里里外外全打扫了一遍,昨天和妈妈聊过之后,我特别开心”。孩子的妈妈说:“王老师,无论我的孩子以后的路会走成什么样子,我和孩子都该一辈子感谢你。自从那一次,孩子也很开心,我也放下了很多事,变得不那么焦虑”。我很庆幸,我在那天放学问了这样一句话,我更庆幸,没有在他溜号的时候严厉地批评她!

  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就是带着童心融入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时刻记得你也曾是个孩子”。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也曾渴望鼓励与关注、尊重与认可,我们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帮助者、引导者、参与者”,更应该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们的情绪,思考孩子们行为的出发点,真正做到“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并能够理解或感受学生在其框架内所经历的事物。”,走入新班级的第一天,我发现班级里课堂气氛不活跃,孩子们的自信心也有所欠缺。当我问起:“谁想到黑板上来做这道题?”时,只有一个学生颤颤巍巍地举起手,小声地说:“老师,我试试吧。”面对他的纠结和犹豫,我说:“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你们做勇敢自信的孩子。大家给他鼓鼓掌好吗?”孩子们愣了一下,随后响起了掌声。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就是带着细心关注学生。班上有个同学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在假期把之前的书都看了一遍,想着总要学会数学”,可他在我的课上却一直积极不起来,也从不会问问题,有时会用无关行为引起我的注意。我找到这个孩子谈心,孩子和我说:“老师,其实我很喜欢你,只是有的时候你说话一大声,我就瞬间情绪特别低落,不想说话,也不敢问问题。”我瞬间很震惊,也许在他的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所以他会对大声说话极其敏感;也许孩子的父母并不在一起,在家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爱的他,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引起我的注意,渴望可以多一些关注。后来经过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也大致如此。在与他的对话中,我和他强调了以下几点:你是被爱的,也是被关注的;我大声说话是为了课堂需要,并没有针对你;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你还能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你已经很棒了。在之后的多次沟通中,孩子逐渐建立起自信,自觉性也有了很大提高,主动提出以后每天找我学习数学。

  做有温度的引路人,就是带着耐心引导学生。班上有个孩子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控制不住自己,又喜欢用脚尖跑来跑去。我以前学过心理咨询,觉得他有很大可能是多动症,就委婉地小心翼翼地去和孩子的妈妈说了这件事,后来收到微信,是她妈妈发过来的检查报告和诊断结果:中度多动症。我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挺复杂的,难过中又带着庆幸,庆幸中又带着遗憾,或许这个病发现得有些晚,但这个病每耽误一天,都会影响他一天,甚至是一辈子,很多事他不是不想做好,而是真的做不到。

  我耐心在电话里劝说着他和他的妈妈,希望他们放轻松,努力地配合医生把病治好,我感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担心,担心自己被嘲笑,担心孩子不会治好。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对这个孩子更好,也要让他变得更好!从那之后,我将班级里的图书、粉笔盒交给他整理,还嘱咐他的妈妈,每天让他抄写电话号码。虽然这个病发现得有些晚,但也总要用力补救。现在这个孩子瞌睡的情况少了很多。

  “每个人都是一轮明月,有着自己的阴晴圆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当我们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教育也就变成了孩子们的枷锁。爱,不仅仅是种感情,也是我们在教育中给予学生的最高理解和尊重。教育,也不仅仅是把每个孩子培养得很好,也是要和每个孩子相处得很好。让我们以爱升温,用情引航,让每个孩子的理想之花鲜丽绽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