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总是会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去批评、教育、指出缺点和失误。这样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到事物的反面。因此我觉得,我们应学会用赞美去教育学生,用倾听去走进学生的内心。
我们班一名男同学,是一个走读生。到校后从早自习开始就打不起精神,上课时一旦任课教师喊他起来,就会用言语顶撞老师,老师们对他又生气又无奈。他平时喜欢招惹其他同学,比如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用恶言恶语开同学玩笑等。给同学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学都认为他很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因此都不愿意和他沟通,更不愿意和他一座。学习成绩自然不用说了,根本不注意听讲,学习主动性很差。多次留下来批评也好,苦口婆心教育也好,不见有多少起色。
与家长联系沟通后,家长也在家进行多次批评教育,但还是效果不大,而且更增加了叛逆、顶撞的现象发生。所以我努力地寻找着他身上的闪光点,尝试用赞美去改变他。有一次上课时,我问了一个问题,全班只有他说出了答案。我就及时抓住这难得的一次机会,大大地表扬了他。这节课他意外地听得特别认真,可见,赞美的力量对于这个孩子还是有触动的。还有一次,班级发书,都是两名男生抬一包书,他自己搬了一包不说,听见楼下还有书没搬上来,主动下去搬了第二趟,我又抓住机会表扬了他的吃苦耐劳,在一次又一次的赞美下,他真的一点点的在变化,上课睡觉少了,开始记笔记了,不再和老师们顶嘴,同学关系也变好了。所以我觉得,在所谓的“差生”的心灵深处,你给他一粒温暖而充满信任的种子,它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更需要特别关爱,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在了解学生时,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
我班有个女生,因为父亲酗酒后的家庭暴力,导致孩子患有重度抑郁症。总是找同学们倾诉,可是同学们不爱听,她就会哭、会失落。我了解了情况之后,就会把她带到办公室,让她放心和我说。她哭的时候不去阻止她,也不打断她的话,就是陪着她,让她释放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每次哭过说过之后,她的情绪也会稳定下来。然后我再去和她沟通,去开导,再和她父母去沟通。现在,孩子变得开朗多了,也没有再听她说过恨他的爸爸,想杀了他类似的话。所以,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愿意和你说出心里话,尤其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做能够有效地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只是我的工作中的点滴,但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有保存的价值,看见孩子们积极地转变,我倍感欣慰!
王佳讯,县第二高级中学班主任、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