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的“大漠村医”

  与梁春荣的相识,始于14年前的那个夏天。从彰武县北部几个乡镇的乡亲们口中,闻听阿尔乡镇阿尔乡村村医梁春荣的故事很感人。于是,记者决定专程去一趟,上门造访。

  “大哥、大姐,你们知道阿尔乡有个梁医生吗?”

  “你说梁春荣啊!太知道了!那可是咱‘坨子里的好大夫’,你这是去看病吧?”

  2011年6月21日上午,记者从阜新市区赶到彰武县城,之后在彰武县城至阿尔乡镇的客车上,和身边的乘客聊起来。他们误认为记者是专程去找梁医生看病的,话匣子一打开,倒出的是梁大夫一个接一个的故事。

  最忙碌的人

  大客车司机特意把记者送到了阿尔乡村卫生室的门口,这是一个由街边几间普通平房改造而成的卫生室。一进门,记者见到面带微笑的梁春荣正在诊室里忙着给村民们一一看病,旁边的一间病房里,十余名打点滴的患者挤满了房间。

  无奈,记者的采访只能先从“观察”开始。直至下午1点多钟,趁着梁春荣吃午饭的空当儿,记者才和他聊了起来。

  梁春荣就出生在阿尔乡村,他先后在阿尔乡职工学校当过教员、在硅砂矿当过文员,还在阿尔乡供销社工作过。小时候,梁春荣就对父母因身体不好而搜集的各类偏方很感兴趣。结婚后,岳父对中草药的研究更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看着乡亲们求医的艰难和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1991年,梁春荣毅然辞职,和妻子一起踏上了到建平中医学校的求学之路。为了追回流逝的时光,梁春荣格外勤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苦读。

  1993年,梁春荣和妻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乡,创办了阿尔乡村卫生室。此时正逢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他并没有把卫生室当作自己赚钱的工具,更注重的是“济世救人”。从开办卫生室第一天起,梁春荣就告诫自己只做医生,不做医商。他给自己约法三章:患者有求必应、家庭困难患者不收医药费、坚决不用假冒伪劣药品。

  “他可是全乡最忙碌的人。”时任阿尔乡村主任李东告诉记者,多年来,梁春荣以自己医德、医术,赢得本村及周边十里八村乡亲们的信赖。每天来找他看病的患者不少于30人次,而平均每天他还要到患者家中出诊10来次。

  时任阿尔乡镇党委副书记杨继忠讲,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白天黑夜,只要患者有需要,梁春荣总是有求必应,而且总是面带着和蔼可亲的微笑。从医18年,无法计算他出诊走过了多少路,在坨子里摔过多少次跤。全镇十几个自然屯外加三个畜牧分厂,甚至包括周边的一些乡镇、村屯,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艰辛的足迹,家家户户没有梁春荣不熟悉的,村民们也没有不认识他们的梁大夫的。

  一摞欠账本

  当天下午,记者随同梁春荣一起到患者家中出诊。

  当年已69岁村民赵廷印和老伴秦玉梅住在阿尔乡村西街,秦玉梅患脑出血和风湿性心脏病4年多,长期在家卧床,家境特别困难,梁春荣几乎每天都要上门给她看病输液。赵廷印激动地告诉记者,“当年我老伴发病时就是梁大夫帮我送到医院,替我掏的看病钱,这4年多又天天给吃药、打针,一分钱没给他呀!这真是‘活菩萨’啊!”

“梁大夫两口子是我们全家的恩人!”一提起梁大夫,村民宋翠荣的眼睛湿了,“当年孩子她爸得了癌症,梁大夫所有打针、吃药的钱都没要,当时又赶上我女儿考上了大学,一分钱学费没有!梁大夫看我们家太难了,怕耽误了孩子,掏钱供了我女儿三年!我们非亲非故啊!”

  村民们告诉记者,到梁大夫这儿来,真是有钱没钱都能看病。这些年来,梁春荣、焦丽两口子做过的好事“能装一火车”。

  ——内蒙古科左后旗的包玉山不会忘记,2000年10月,他患肝硬化腹水,用人架着走进梁春荣卫生室。确诊需要到县里做B超检查,可是他拿不出钱来。梁春荣拿出1000元钱,亲自陪他到县里检查,确诊后又免费为他开药。

  ——彰武县四合城镇老窝堡村的徐国山不会忘记,2007年秋,他来到梁春荣的卫生室,还没开口就泣不成声,说自己母亲得了肝腹水,没钱医治,只能在家等死。梁春荣二话没说,来到了徐家,他惊呆了,只见其父因脑血栓瘫痪在床,其母也因肝腹水卧床不起。当即,梁春荣为其留下了一个月的药,对徐国山说,用没了再去取。整整四年过去了,老人的病情稳定了,可3万多元的医药费,梁春荣从来都没提过。

  梁春荣的妻子焦丽拿出了多年来患者写下的厚厚一摞欠条和账本。记者看到,这些账本最早有十年前欠下的账单,总计金额达到十几万元。“还要啥?家有一个病人往往会导致全家返贫,都特别难。我们家当年也特别困难,现在两口子看病行医,毕竟还比困难户强,能帮就帮帮吧!”

  四项国家专利

  当晚8点多钟,当最后一位患者离开卫生室之后,梁春荣、焦丽邀记者一起吃晚饭。得知梁大夫家里来了客人,附近的乡亲们纷纷送来了自家最新鲜的小葱、香菜、水萝卜、樱桃、银白杏,还有刚出锅的炸鱼、酱鸭脖……

  “别看他少言寡语的,人缘特别好,乡亲们都喜欢他。”说起丈夫,焦丽的表情和语气里透着理解、支持和作为妻子的心疼与无奈。“他这个人啊,啥爱好没有,电视剧都不看,有了出门旅游的机会也不去,一门心思就是看病,琢磨药,看医学书!”

  夫妇俩向记者展示了十几年来他们创新获得的四项国家专利成果:一种痹痛黑膏药贴,主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脱、骨质增生等症;一种乳块散结黑膏药贴,主治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肿块;一种止咳平喘黑膏贴,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一种结肠炎黑膏贴,主治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此外,梁春荣把岳父祖传治疗甲乙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的“焦氏祛毒散”发扬光大,使众多患者从中受益。

  2000年6月,在全国特效医药大会上,梁春荣被聘为全国肝病专家攻关协作组成员;2000年12月,梁春荣出席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大会,“用焦氏祛毒散治肝炎”获中医药科技成果奖;2004年12月,“痹痛黑膏药”获全国特效医药成果一等奖;2009年12月,卫生部授予梁春荣“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然而,乡亲们更愿意亲切地称他为“大漠村医”。

  14年前的那个夏日深夜,梁春荣告诉记者,他在创新钻研的道路上永远不会止步,在乡村医生这条道路上也永远不会止步,因为他永远也离不开生他养他的父老乡亲。

记者 刘  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