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坚持 西六家子九年制学校 鲁春华

  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是让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从而帮助教师解决许多在学校无法解决的难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如果没有 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在教育局“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契机下,我秉持着一贯的作风,更加积极深入地投身于家访工作中。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我深知我从事的是一种不平凡的事业。十九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收获最多的就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正是源于这份热爱,我才以饱满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满载着知识和力量如痴如醉的播撒着阳光、雨露,以平常心做着平凡事。当一个人从骨子里有一股韧劲,有一份执着,用心经营她所爱的事业,就不会计较所付出的值与不值。我的平凡故事就是在对学生、对工作的热爱和无私奉献里慢慢生根、发芽、开花……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正好发挥这一重要作用。活动伊始,我便选定一名男孩子作为家访对象。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又因患有白血病离世,只能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度日,本就不富裕的家,因为其父亲治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不仅家庭生活拮据而且这位同学因备受打击还有厌学、自暴自弃的表现。

  领到任务当天,我便随其到家,说明想法,得到家长的支持。在与其爷爷奶奶的交谈中我发现:他的家庭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型。他的爷爷奶奶由于痛失爱子,便把所有的宠爱全部给予了他,觉得孩子没有父母陪伴在身旁,对孩子有愧疚感,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肯大声斥责,更不用说惩罚了,对他异常娇惯,不让他受一点罪,不让他吃一点苦。两位老人把对儿子的爱全部寄托在孙子身上,因而孩子一度恃宠而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问题比较棘手。了解了这些,我们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对策,一起寻找孩子的爱好,首先帮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开始,从自己洗袜子开始,从天天记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始。并与家长约定,一个星期在校在家都不批评他,只鼓励或指导他。先帮他恢复对学习的热情,再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感受到虽然他没有父母的疼爱,但是他还有爷爷奶奶的疼爱,还有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关心。在学校我开始每天像妈妈一样给他带可口的饭菜和水果,下课时又耐心的疏导、鼓励,不让他留在失去爸爸的痛苦中。当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节假日、周末时,我又多次给孩子家里送去崭新的衣物、学习用品、水果蔬菜、米面粮油。孩子的爷爷、奶奶一次又一次流下感动的泪水。今年的三月,在学雷锋活动中,我为他在班级内发动了一次募捐活动,我为其捐款200元,全班共筹集善款500余元,我的爱、同学们的爱,点亮了这个孩子人生成长的道路。

  随后,一有情况,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为了真正了解学生,我又查找了大量资料,与其家长不断改进方法。针对孩子贪玩、好动、说谎,我们制定了“信任孩子”、“赏识孩子”的方法。哪怕是他的点滴进步,也及时通知家长,让家长“信任孩子”,让家长“赏识孩子”。

  经过努力,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说谎次数在减少,上课做小动作的次数在减少,作业书写工整了,成绩一直在提高,今年他第一次在期末考试中收获了年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还收获了入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他变得懂事了,放学后主动帮奶奶做饭,帮爷爷干农活,爷爷奶奶收起了满面愁容,笑颜如花。

  那天,他的爷爷亲自来到学校,找到校领导,与校领导一起亲手把一块沉甸甸的牌匾和一封感谢信送到我手上。牌匾上面这样写道:“满园桃李赖园丁辛勤耕耘,十年功,恩师帮扶情深重,他日成才又劲松。”我深知这块牌匾的意义。以后我还会继续用爱去关注他,以及班级里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这是我的责任,这样做我感到很幸福。

  实践证明,家访让我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犹如一片曙光,给每个家庭带来教师的温暖,给予学生最真挚的期待,赋予每一个孩子最灿烂的微笑!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用自己的爱心、知识去点燃红烛事业,再创辉煌,让爱与责任和我同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