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不变原地转,思路一变天地宽。
市委书记胡涛在日前召开的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要求,领导干部要率先突破惯性思维和一般标准,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作示范、当表率。如何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打赢三年行动开局之战,实现首季“开门红”?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决克服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切实以思维之新引领发展之新,以观念之变带动城市之变。
没有不断更新的观念,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突破。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就好比“桥或船”,它既是一套“新方法的集成”,也是一把“找到新方法的钥匙”,它既回答“怎么看”,也给出了“怎么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进入新时代,思维和行动也要跟上来。转变发展方式,首先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纵观阜新转型历史,始终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一以贯之地倒逼党员干部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转型工作之所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就在于深学笃用新理念,灵活运用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激活干部思维方式中蓄积“软实力”,在创新工作方式中获取“行动力”,切实撬动发展方式转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如果在思维上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不形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就难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只会是“驰于空想”“骛于虚声”。由此可见,推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阜新落地落实的必然要求。
思维之变,要强化创新。保守只能跟跑,创新才能领跑。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能凭经验、循旧例,而要跳出惯性思维,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持续激发创新热情,广泛凝聚创新能量。要牢固树立知重负重、时不我待、敢拼会赢的进取意识,坚决破除消极懈怠、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敢于打破思维定式、摆脱路径依赖,奋力“闯”“创”“干”。
思维之变,要强化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推进阜新高质量发展,就要把阜新的发展置身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来谋划,跳出阜新看阜新、站在高处看自身,善于“借梯上楼”“引水行舟”。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看问题,用开放的方法办事情,向开放要效益,向开放要发展。只有跳出“老套路”,才能跑出“加速度”。
思维之变,要强化负责。从“避责”到“负责”,一字之差,导致的结果也截然不同。转型发展没有局外人,我们都是建设者,都要主动、勇敢地担起各自应担的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争第一、创一流。要把事干好,盯着问题干、盯着数据干、盯着改革干,真正干出“事争一流”的豪迈,干出“更高水平”的品质,干出“转型振兴”的样子。
“思维之变”的导向,就是为了更好、更深入、更全面地创建“双示范市”,实现“双千双百”目标;“思维之变”的本质,就是不受条条框框束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维之变”的动力,就是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在变中求进、开拓未来。
新时代的任务已经“过河”,思维和行动决不能仍在“此岸”踏步。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紧扣中央的部署和省委和市委的要求,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破难题,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决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中“阜新战场”的全面胜利,确保三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