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8年,政府帮侯贵在山里另建了护林房,屋子敞亮,条件大为改善。屋后安了个锅炉,锅炉里有炉膛,需烧煤球或干木枝,热气通过铺设到屋里的管道暖了整个屋子,这相当于城里的暖气。现在,老侯的三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老伴李树媛也离开了刘家村老宅,搬上山来,老两口得以团聚。山上养了几十只鸡、两只鹅、两只羊,日子红红火火的。

  每天,侯贵巡山两次,上午一遍、下午一遍,都是步行,沿着四周铁丝网围栏走一遍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左右。到了巡山时间,侯贵便坐在凳子上把布棉鞋换上反毛黄皮鞋,戴上棉帽子、手套。夏天时老侯上山穿矿靴,不怕湿。这时,一只白里带黄花的小狗摇头晃脑地走出门。狗通人性,它知道主人穿鞋要去巡山。狗走在前面,到了岔路口,它回头看着主人,似乎在征求主人的意见。山上的五只狗都是个头儿矮小的狗,比猫略大一些,或纯白色或白里掺杂着黄花的小狗。小狗漫山跑时,看到牛羊或盗猎者进入山里,会“汪汪”地叫个不停,阻挡羊群进入林区。羊怕狗,羊一见狗就跑,羊越跑狗越追。简言之,小狗就是他的“侦查兵”。

  老侯背着手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随行。老侯说,他长时间走路不成问题。这座山不是陡峭的山,而是坡度起伏平缓的山,山上过去光秃秃的,都是沙土地。沙子是粉末状的细沙,像筛过一样,不是那种像盐粒一样的大粒沙。侯贵开始时栽的杨树,杨树的长处是长得猛、蹿得快,但缺点是吸水量大,只在土壤肥沃、不缺水的地方适宜生长,否则树干易黄心。2010年,老侯改栽松树,栽樟子松和油松,栽松树的好处是抗旱能力强,寿命也长。老侯说,油松比樟子松更好,油松叶长、颜色深,抗旱能力更强,越长越“尿”,全枝全叶,没修剪。“尿”是东北方言,意思是“厉害”,在这里是生长旺盛的意思。山上以松树居多,松树在冬天也翠绿翠绿的。山上满是积雪,看到雪地上留下的一串脚印,老侯告诉我们,这是盗猎者留下的。山上有黄羊、狐狸、獾子、野兔等动物。走着走着,侯贵又发出一声惊呼。我们凑近一看,一棵松树下,有一只野鸡的翅膀残骸。侯贵说,看,这膀子还带着鲜血,是刚被老鹰吃的。

  侯贵巡山的目的,不是防止动物侵入,而主要是防止周边的牲畜进入山里吃树苗、吃草、啃树皮。长了十五六年的松树像一顶伞盖,有四五人高,但树皮也怕牛羊马啃。附近村民有200多户,有上百个牛羊马群。侯贵刚上山的时候,常有人偷偷赶着牲畜进入山里啃树皮、吃树苗和草,也有人上山砍柴、打树叉子。侯贵一天两遍巡山,就是为了盯住这些人。山上的四周有高岗,就像瞭望哨,站在高岗上,可以俯瞰四周,一旦有牛羊马群进入林区,侯贵会立即赶过去处理,双方需要斗智斗勇。

5.jpg

侯贵(左)带着记者巡山


  侯贵性子急是急,但他是个外圆内方的人,脑袋活、琢磨事,懂得待人之道。在山上偶遇进林区放牧的人,对方总是说,老侯啊,我这是头一次来,我从没来过,下次也不来了。侯贵知道对方撒谎,但他说到不说破。怎么叫说到呢?就是该说的话一定要说到。就是讲道理,这些树木长起来不易,牛羊一啃,多少汗水就白费了。什么叫不说破呢?侯贵从来不急赤白脸地,骂一顿或训一顿,他给对方留面子。老侯说,他说头一次来,我不较真,他就“撤梯”了。“撤梯”是当地的土语,就是不再来的意思。有的人上山找到老侯,明言,自己想弄些树木烧火。老侯答应不答应,有个标准。看来人是不是困难户,是不是劳动能力不行的,如果是这两类人,老侯会领着他们进山,帮他们捡拾枯干的树枝。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他就坚决拒绝。

  当然,老侯和那些放养牛羊的人家是天然的对立关系,一方想保护林木,一方想让牛羊群吃草木,理解的还好,也有不理解的,自会心生不满。于是,路上遇到了,对方把脸扭过去了,当老侯为陌路人。当然,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理解老侯的。侯贵也知道,要想护好林,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

  老侯回到房子,坐在凳子上,一只灰猫“蹭”地窜到老侯的怀里,老侯爱惜地抱着它。山上老鼠很多,仓库、厨房里都有老鼠。小猫逮老鼠靠闻味。4只小猫中,有黧黑色的,有黑白花的,有灰色的,有黄灰色的。小猫在老鼠洞口一等几个小时,老鼠一露头,小猫飞身扑上,一把按住。夏天、秋天的时候,小猫晚上出去,上外面抓老鼠,天不亮不回来。

  至今,老侯在山上植树护林已经20多年了。谈到未来的打算,老侯的眼睛一亮,他的想法不少,他对这片山有规划。他想把山上种植更多的树。他说,至死不下山。这片山最终要交给国家,他现在是为国家护着。下一步要种枫树,枫树寿命达几百年。

  一座山、一片林、一匹马、两个人

  与侯贵不同的是,李东魁是国有林场章古台机械林场的护林员。他看护的林场面积达8500亩,比许多大村庄的面积都要大。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骑上枣红马,挎上背包,带上镰刀。“嗒嗒嗒”,枣红马驮着李东魁沿着林场的围栏走一圈儿。这样的日子过了36年。闷了,李东魁就在山岗上吼两嗓子,高唱一首军歌,这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转眼间,1964年出生的李东魁也到了60岁。他的额头爬上了皱纹,古铜色的脸上写满了风霜的印记。(下转第4版)

6.jpg



返回